2012-05-01

Born in 1984




一位外国外国年轻朋友在上海的街头拍到这个广告,发到G+上,并附上了有深意的笑。跟帖搭讪的是国内青年们不解其意,自作聪明的说些”80‘s are falling generation”之类故作深刻的话,此种无知仿佛印证解释”生于1984“的隐喻。


这个广告的设计有没有政治隐喻我不知道,同样的服装品牌还推出过红星闪闪的”仰望星空系列“,要么都是反讽,要么都是浮于表面,否则不能把握这个品牌的一贯气质,呵呵。但是简单几个字,一些人从中看到的是流行歌手宣言,一些人看到的是对自身成长环境的隐喻,那无论从商业创意上,还是”险恶用心”上都是成功的,心照不宣,无关春哥。


“生于1984”,先天被格式化历史记忆的一代。那些尚有痛感记忆的七零后一代,对八零后一代忧心忡忡,然而也有人抱以希望,“一点儿沉重没有,一点儿历史没有,全是好的。 ”


假如现实是一整代人的无知,那至少说明了上一代有知之人的无能无为。所幸我看到的不是这样,至少,基本上大家都知道五毛这个贬义词是什么意思。所谓传承,都是要靠接班人经历一番自我成长之路。不是有没有人交给你的问题,是你自己想不想知道的问题。我老说,自己念的是google大学。


但是闻道先后者的心态是不同的。我在高中时就看到看到同龄的胡坚写出了《宠儿》,《杨家将》这样“用心险恶”的小说,可是他现在做些什么呢?


在迷笛听到大悲乐队唱《玩偶工厂》:


这是一个造玩偶的工厂 
没有门也没有窗 
巨大的机器发出悲鸣般的声响 
那一切就在这里发生 


每个玩偶都很漂亮 
他们拥有同样的脸庞 
还有清澈黑色的眼睛 
可是那些眼睛都被蒙上 


所有玩偶都有很高的智商 
用来学习种种伎俩 
他们被灌输高尚的情操 
最终却被推向各种战场 


茁壮成长 
不需要思想 
茁壮成长 
不知道真相 


亿万的玩偶任人摆布 
他们随时可能成为废料 
时代的线将他们捆绑 
同样的命运将他们笼罩 


摧毁太阳 
摧毁信仰 
摧毁理想 
摧毁真相 


制造太阳 
制造信仰 
制造理想 
制造真相


这首歌让我稍有些感动,可是这种少年人的悲天悯人,来的大而无当;同时作为一个奔三的八零后,我不能老把洗脑教育的被害者情绪说个没完了,该是做点自己的事情的时候了。


还喜欢郝云的那首新歌:


慌慌张张,匆匆忙忙,为何生活总是这样?


不卑不亢,不慌不忙,也许生活应该这样!


我们改变世界的一腔少年热忱,回归自己的生活时,依然有勇气,有信心,才是更为踏实恒久的力量。其实1984的铁幕已经开始塌落,而2012后世界还会照常运转。


《再见列宁》中,可口可乐的巨幅广告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苹果做过一个1984的广告,然而我们的新时代,却不是Mac Computer 和iPhone带来的。手机、微博这样的工具,既可用来帮助你炫富,约炮,也能用来突破信息封锁,了解内幕。


你不能选择成为X二代,但不代表你的生活乐趣只能局限在窝在电脑前打游戏,调侃”屌丝,高富帅,黑木耳“的三元社会划分。


”生于1984“不代表无知,相反,它在提示你的使命:自我反抗,自我成长,自我更新。


所谓的大理想,落实个人身上不就是这样吗,但愿你在抱怨大环境之余,相信自己的努力,至少会对自己的生活有所改变。最不愿听到的是”已经这样了“,想想你以后的人生是不是要在”已经这样了“的路上万劫不复。


年轻,就是相信可以改变。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