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09

乔不死与潘老湿

乔布斯去世,哀悼成了世界性活动。和许多其他世界性活动一样,中国群众的参与热情带着初入“世界化俱乐部”夸张矫揉,罗永浩说,新浪是乔布斯追悼会的第一现场。

百字内的抒情是如此简单,一键转发和分享比复制粘贴还来得省力,即使从没摸过苹果产品,刚刚知道乔布斯是苹果的创始人,你也能从语言泡沫的狂欢中,获得世界同步的参与感。参与感,是中国普通老百姓在政治生活中不可得,在娱乐生活中加倍自我补偿的东西。无论是中老年男人们在街头巷尾点评时局,还是九零后小妹妹在公交车上讨论明星私生活,本质上都是娱乐,所以对于尚未挣脱1984的铁笼就已经娱乐至死的国民来说,所有大人物大腕的葬礼都是Comedy Funeral。而每个人的心底都清楚地知道,喜剧的成功源于观众真实生活的悲剧性。

我不觉得做一乔粉这件事有什么问题,至少比做极权领袖的粉丝更无害,看上去也比做歌星影星的粉丝更不浅薄,问题在于做粉丝就要做到自欺欺人地相信粉主一切都好,把一切对粉主的批评都当做敌人的炮火,这就太有斯德哥尔摩症的移情意味了,在撇清自我奴化的惯性之前,崇拜总是和盲目挂钩。在评价乔布斯这样优点和缺点同样明显的人的时候,二元论非常适用。我们应该欣赏推崇乔布斯非凡的创造力,改变世界的强烈愿望,对完美主义执着地追求,也应该客观批判他性格里自私冷漠的一面,他处理一些事情时的独断狡猾和不负责。可是深得马哲熏陶的吾国青年,却更倾向于把所有优缺点整体接受为“成功者的素质”,甚至可能更愿意去拷贝阴暗的一面,因为这些不仅更容易拷贝,还更适合“现阶段我国国情”。马列毛邓是牌坊,成功学是羊头狗肉,厚黑学是狗头狗肉,这个时代对肉的欲望大于一切,基本上不管什么肉,皆可用。当领袖发型的唐骏老师手指光明宣称“我的成功可以复制”的时候,时代的青年于连们顺着影子看到了另一个方向:虚假的简历被揭穿还可以继续风光无限地赚大钱,做榜样,为人师,这个国家还是有厚黑的广阔市场啊!

乔布斯这样一个缺点明显的人,成为了一个把世界变得更好的人,身后的到评价也不是"七分功三分过",全世界人们从他那里的得到好处,而他的错误,对他们他人的伤害,只限于周围的人,公司的合作伙伴。比起解释为白璧微瑕,我更相信这是天才根植的土壤的过滤作用:约束个人的恶对社会的危害,放大个人的优点对社会的好处。我们在津津乐道乔布斯离经叛道的个人成长之路时,应该想到,他无所顾忌地退学,是因为相信自己可以不通过学历而是能力让世人来认识和评价自己,这种强大地自信立足于对国家和时代的信心;他能坦率地承认自己的吸毒历史,是因为环境中大多数人能理性看待大麻的作用,法律和舆论都能给他合理的尊重和宽容。所以比起天纵其才,“地纵其才”更重要。

《社交网络》里,扎克伯格向第一次约会的女伴超文本般跳跃的吐槽中就提到,“你知道吗,中国人中的天才数量比美国人口总数还要多。” 这样一个天才制造大国的网民,在乔布斯逝世之际讨论的是,为什么我们这里诞生不了乔布斯这样的人物?我们这里不仅诞生不了乔布斯,也诞生不了比尔·盖茨,也诞生不了马克·扎克伯克,这显然不是香蕉皮香蕉瓤的问题,而是橘生淮南淮北的问题。我们也有张朝阳丁磊马化腾马云李彦宏,地纵其才的同时,也要求他们做自适应性的绑束,有的是忍痛割爱,有的是主动地欲练神功挥刀自宫。什么样的江湖有什么样的神功,格格不入的独孤九剑只能孤独至死,对自宫这件事情,你必须要培养良好的心态,否则就不能生存在这个江湖,比方说google中国。可是google没有了google中国还有google全世界其他国,本地的互联网英杰除了“本地化”别无选择,互联网英——雄阉了。

所以我称乔帮主乔不死其实是饱含敬意,用中国的匪话说,"要死也是X朝天",有的人死了,阳具还是牛逼地挺立着,有的人活着,但是把雄性荷尔蒙无私的奉献给了盛世勃起的GDP,也颇有背负历史嫣牛的精神,但是我从来不看重给GDP灌伟哥的人。微博上关于乔布斯逝世最好笑的段子是潘石屹发微博“对乔布斯最好的纪念就是苹果公司马上推出1000人民币以下的爱疯给大家使用,让每个人都用上爱疯,就是对乔布斯最好的纪念”。后面有网友跟贴“潘总哪天要也去世了 也请贵公司推出一千一平米的房子吧 十几亿人民都会纪念您”。于是潘总就删贴了。

我并不仇恨房地产商,对高房价的根源也有算得上理性的认识,但对几个房地产商表面上或谦虚或坦率的高调由衷地反感,对他们的被追捧也感到忧虑。好吧,我承认我有这样的偏见:你要是地产商的粉丝,你这人的格调真不高。我当然这些“成功者的素质”中也有积极的一面,但是你如果只复制这些被放大的堂而皇之的积极面,你还是无法复制人家在这个国家的成功。我不是对这个行业有偏见,我是对体制有偏见,体制会选择什么样的人去执行市场运作,选择社么样的人成为成功者,这些只要你了解体制,都不难推导,不在本文讨论范围。

乔布斯是改变了世界,潘总们只不过顺应潮流并且爬上了潮流之巅,用许知远的话说,他们“创造了价格,而不是价值”,他们对我们的影响是迫使一些人离开自己的房子,城市勃起了一座座速朽的“地标”,中下层人们对生存的忧虑情绪更加普遍深重,虽然他们只是执行者,是我们时代必然会出现的人物。那么仅仅因为这样的人在短时间获得了巨大的财富就值得崇拜吗?你就要和“主流的声音”一起编织勤劳致富的美好中国梦吗?二元论又起作用了,宣传的是一套,真正学习的是另一套,中国式哲学就是这么活学活用。

人民可娱,你搭台唱戏,总有很多人捧场。但是人民不都是好愚的,潘老师拿出新闻联播的姿态,举起石头砸向资本主义的时候,没注意到自己的脚,这说明,即使像潘老师这样憨厚审慎的人做偶像一久,也是会失去自我的。做老湿是湿热还是湿冷,只能冷暖自知,在这点上,开复老师比石屹老师湿高很多稠。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