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3-24

《从一到无穷大》,我看过的最经典的科普书(又及,毕业多时回首往事再恶心下阿达)

好的科普书不多,幸运的是我在小学的时候就读到了最经典之一,实际上因为有这本书的铺垫,在中学时代看了当时很火的《时间简史》,并不觉得惊艳。后者的确更深奥难懂,也幸亏有读《无穷大》经验才能使我读的顺利,但是在趣味性上,在启发想象方面,伽莫夫要胜过霍金,恐怕以后也少有机会能读到这么有趣的书。
从名字上,恐怕很多人把它当做讲数学的书敬而远之,实际上在这本书涉及的范围覆盖了现代自然科学大部分领域,从数学极限到爱因斯坦四维空间再到原子核的微观世界继而又转向热力学和量子力学,作者的深入浅出绝对不会让你产生对"科学"的畏惧疏离感,相反对他讲的每一部分都意犹未尽。这本书我看了不下四遍,每次看都有收获。如果你因一本书的出版年代而觉得它过时,那么你可能还没有过被真正的经典震撼的经历,推理的引擎(归纳和演绎)几十万年来没有变化,我们只不过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这个高度并不属于我们自己(摘句自http://mindhacks.cn/2009/03/15/preconception-explained/)。
一本真正的科普书带给你的不在于可以炫耀的见识(看幸运52也能培养出百事通先生),而在于改变我们认识世界时充满局限和偏见的眼光,通常我们的教科书没做到这点,很多理工科不错的同学并不擅长把知识应用于生活(我又想讽刺一下认为所谓"滞空"是在空中一点可以停顿可度量的一段时间,并且坚信自己已经做到这种"滞空"的同学)。科学中的事实超越了我们的经验,我们的感知,甚至想象,看似无奇的平凡世界其实到处充满未知的令人难以置信的现象和规律,而突破自己认知的局限,去发现他们认识它们难道不是有趣而重要的吗?
大学时每当阿达以他有限的飞碟知识作为论据证明自己对科学是多么"有感觉"时,我往往以zhuangbility的姿态告诉他,那都是哥我小学五年级以前玩的,事实也的确如此,我在曾《飞碟探索》看到过好文章,可是你可以想见,这样一本以主要以满足读者猎奇心理(请注意我用的不是"求知欲"等堂皇的字眼)的月刊杂志,在外星人光顾频率如此之低的地球上,不靠些胡诌的本事还怎么生存?
过于夸大符号的意义是我们年代的特点,飞碟读物与科学的距离相比把柯本穿在在身上的90后与摇滚精神的距离,我不知道二者哪个更远,我只知道阿达像练某神功的信徒一样,说"你不懂你保守脑袋不可救药",恨不得在外星人拯救地球就抛弃我一人时,显然逻辑混乱,对泛滥的多为伪造的飞碟信息的兴趣和对飞碟的兴趣是两码事,对飞碟现象不感兴趣和否定飞碟的存在也是两码事,对飞碟外星人光临过地球的证据的可靠性的怀疑和否定他们的存在是两码事,存疑和否定是两码事,二元论害人啊,很多人认识不到"存疑"这个状态的独立性和重要性,科学的精神正诞生于此,过于轻率的"相信"或否定是因为我们对自身和外部双重世界都缺少审慎和认知的耐心,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会和真理失之交臂。我也认为,用"拟地球人"的思路去幻想外星人的事只不过是塑造换了外皮的人类自己,这不见得比用科学和逻辑工具发现平凡世界的奇妙规律更有挑战智力的趣味,前者的简易和流行已为众多劣质的"奇幻文学"和伪科普杂志工作者所证明,后者才是真正小众,被多数人认为枯燥乏味畏而远之的,基本上高级的乐趣都不足为众人道也。
好了,严重推荐,这本书有2007再版,豆瓣上的新读者都是相见恨晚,有人做了电子版。我的这本书是我爸当年从长白一中没人要的旧书收过来的,过去的书除了讲政治的基本都是精品,我现在雪藏,最后一次是借李博文,那半年我心疼坏了。

1 comment:

  1. 我被阿达经常在我面前讲UFO所迷惑了……
    看了一下豆瓣,好评如潮啊
    之前竟然没有看过

    ReplyDelete